跳到主要內容

發表文章

目前顯示的是 6月 2, 2013的文章

習合、一

聽見那個邀約,妳想起遙遠的過去曾在夜裡諷訟經文,伏案書寫。卻突然有一種遲來的背德感從背脊緩慢但確實地浸潤上來。妳試著改變坐姿,不確定是焦慮或是久坐讓雙腿麻痺,但是最終並沒有成功驅趕那股逐漸被浸蝕的感受。 那種不道德的感覺一點一滴源源不絕鑽進骨髓裡,逐漸使妳坐立難安。妳試圖思考那背德感的來源卻未果──不如說似乎有什麼在阻礙妳,使妳拒絕去思考。拋下一桌經卷,妳乾脆地起身,推開書齋的拉門,去到廊下。空氣像是凝結了一樣,裡裡外外都是初夏梅雨時節特有的蒸溽感,黏膩得叫人不舒服。不,其實妳不確定不舒服的到底是心理或生理,也許兩者皆然,因為妳已很久不曾被這種微小但是揮之不去的焦躁感給糾纏。 妳吁了一口氣,最後決定反手把門給帶上,遠離那些密密麻麻的異國文字。天色有些灰暗,不過妳並不在意,回房配上劍,拾起那件出外用的披風。妳一邊走著一邊披上,多少有點心不在焉,扣上領口的鈕扣以後妳覺得有什麼沉甸甸的,壓在心頭。 不過妳畢竟沒有停下腳步,甚至沒有注意到有誰遠遠地呼喚著妳就已經出了大門。待輕盈的亡靈捧著傘匆匆忙忙追到門邊,妳已經走得很遠,只有紺紫色的披風一隅來得及在誰的眼底輕輕飄揚一閃,總歸消逝無蹤。 妳沿途托缽,法杖前方金屬環輕輕碰撞,錚錝聲響使妳想起第一次見到那個人的時候,她的配劍和革帶也同樣以規律的頻率碰撞出審慎的微響。 妳必須承認妳一直以來皆對她擁有一些想像。妳想起最初習誦《法華經》時曾經仔仔細細讀過一字一句的點注,揣測著是怎樣的心思造就出這樣的解讀。最後妳以《法華經》為靈感起名,那也許可以稱之為啟蒙,最少妳可以肯定當中含有某種崇拜的情感。那時「聖德太子」四個字對妳來說還是一個遙遠的名字。 妳微笑低低,以不疾不徐的步履走著。妳覺得自己應該專心,卻仍然不由自主地想起那一天妳們在稗田家外初次會面,雙方站得遠遠的,周遭不停地投來好奇的目光,最後是豐聰耳殿下先朝妳微笑了,然後推門進稗田家去。也許妳的疑惑就是從那個時候開始的吧,妳覺得那雙金眸的笑意比任何經文都要曲折艱深,一時之間妳竟不知道自己應該相信的是哪一個。 沒有陽光,天氣非常悶熱,斗笠下的視野更顯黯淡。雨看起來要落不落的,妳想起剛剛經過龍神像前忘了分神看祂一看,只有開始考慮是走得更遠或折回寺中。就在躊躇的當下妳覺得沉悶的空氣當中起了一些微細的騷動,妳揭起帽沿,發現成為焦點的並非只有自己,街道的另一頭有道環胸而立的身影,那頭奇異的金髮有